1314健康网

肺脓肿(外科)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概述】


肺脓肿是一种肺内化脓性和有空洞形成的病变。急性肺脓肿多数可经药物治疗而愈,但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可转为慢性肺脓肿,则需有赖于外科手术治疗。


【诊断】


除分析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必须进行X线检查。胸部平片可见肺部空洞性病灶,壁厚、常有气液面,周围有浸润及条索状阴影,伴胸膜增厚,支气管造影对有无合并支气管扩张及病变切除的范围都有很大帮助。对有进食呛咳者应行碘油或钡餐食管造影检查,明确有无食管气管瘘;若需与肺癌鉴别时需做支气管镜取活组织检查。

【治疗措施】


治疗 肺脓肿病期在三个月以内者,应采用全身及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全身应用及体位引流,局部滴药、喷雾及气管镜吸痰等。经上述治疗无效则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1.病期在三个月以上,经内科治疗病变未见明显吸收,而且持续或反复发作有较多症状者。

2.慢性肺脓肿有突然大咯血致死的威胁,或大咯血经积极药物治疗仍不停止者,应及时手术抢救。

3.慢性肺脓肿如因支气管高度阻塞而感染难以控制者,应在适当准备后进行肺切除。

4.慢性肺脓肿与其他病灶并存,或不能完全鉴别,如结核、肺癌、肺霉菌感染等,也需要肺切除治疗。

术前准备:包括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加强营养,间断输血,全身用抗生素,体位排痰,局部喷雾,气管内滴药等。经住院3~6周准备,痰量减少至每天50ml以下;痰由黄脓稠变为白粘稀薄;食欲、体重有所增加;血红蛋白接近正常,体温脉搏趋于平稳,则可进行手术。

手术范围:肺脓肿的手术难度大、出血多,病变往往跨叶,手术范围不宜太保守,尽可能不做肺段或部分肺叶切除,而多数是超过肺叶范围,甚至需要全肺切除。

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失血性休克,支气管瘘及脓胸、吸入性肺炎、食管瘘等。

其预后,大多数慢性肺脓肿经外科治疗疗效满意,症状消失,并恢复正常工作。

【病因学】


肺脓肿的发生和发展,常有以下三个因素:①细菌感染;②支气管阻塞;③全身抵抗力减低。临床常见的病因有两大类:血源感染和气管感染。血源感染,主要由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引起,病变广泛常为多发,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气管感染主要来自呼吸道或上消化道带有细菌的分泌物,在睡眠、昏迷、酒醉、麻醉或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之后,被吸入气管和肺内,造成小支气管阻塞,在人体抵抗力减低的情况下,就会诱发肺脓肿。

【病理改变】


支气管阻塞远侧端的肺段发生肺不张及炎变,继而引起肺段血管栓塞产生肺组织坏死及液化,周围的胸膜肺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终于形成一个有一定范围的脓肿。脓肿形成后,经过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如支气管引流不通畅,感染控制不彻底,则逐步转入慢性阶段。在感染的反复发作,交错衍变的过程中,受累肺及支气管既有破坏,又有组织修复;既有肺组织的病变,又有支气管胸膜的病变;既有急性炎症;又有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内的一个脓腔,周围有肺间质炎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相关的支气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梗阻和扩张。

慢性肺脓肿有以下三个特征:①脓肿部位开始时多居有关肺段或肺叶的表浅部;②脓腔总是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支气管相通;③脓肿向外蔓延扩展,到晚期则不受肺段、肺叶界限的限制,而可跨段、跨叶、形成相互沟通的多房腔的破坏性病灶。

【临床表现】


慢性肺脓肿由于胸膜粘连,粘连中形成侧支循环,血流方向是自血压较高的胸壁体循环流向血压较低的肺循环。临床在其体表部可听到收缩期加重的连续性血管杂音。凡有此杂音者术中出血量较大,应有充分补血和止血技术方面的准备。慢性肺脓肿病人经久咳嗽、咯血、脓痰,全身有中毒症状,营养状况不良,呼吸功能受损、贫血、消瘦、浮肿、杵状指等。

肺脓肿发病急剧,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以及口腔病灶等经过。初期症状包括发冷发烧、全身不适、胸痛、干咳等。经药物治疗,急性症状有好转,但未能全部消除,逐步转为慢性肺脓肿,主要症状为咳嗽、咳脓痰、咯血、间断发热及胸痛等。其咳痰量多、粘稠、脓性、有臭味。

体格检查 患者肺部叩诊呈浊音,听诊有各种罗音及管性呼吸音,少数病例可听到胸膜粘连血管杂音。病程较久者常有杵状指。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肺脓肿(外科)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