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牙列稀疏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概述】


牙列稀疏有四种类型:一是牙体形态小,颌骨形态正常;二是先天缺牙,颌骨形态正常;三是牙体形态正常,颌骨过大;四是拔牙后不镶牙,引起近远中邻牙移位而产生间隙。有了以上四种原因都可以在牙间产生间隙而形成牙列稀疏。


【诊断】


1.骨量大于牙量所引起的牙齿间有缝隙者。

2.根据稀疏的特点分为:

一、牙量小,骨量正常;

二、骨量大,牙量正常;

三、牙量小,骨量大;

四、软组织因素。

【治疗措施】


1.根据病因矫治,如集中间隙修复缺隙,关闭牙间隙。

2.舌体过大在舌体整形后再矫治关闭间隙。吞咽及舌功能异常者在纠正异常吞咽,除训练外尚需要适当引导舌趋于正常位置。

3.需手术治疗者,可手术前术后行抗感染常规用药。

【临床表现】


1.骨量大于牙量。

2.牙间存在间隙。

【辅助检查】


主要做A项检查,有条件者做全A、B项检查对指导施用正确的治疗很有帮助

【预防】


患儿在2.5-6岁左右,口内一般是乳牙,在这一时期,如果患儿牙齿数目、形态、大小正常,同时颌骨发育正常,牙列中出现散在的间隙,看似牙列稀疏,然而这一般是正常的。此有利于恒牙的正常萌出,临床上一般毋需矫治。如果牙体态小,颌骨形态正常;口内先天缺牙,颌骨形态正常;牙体形态正常,颌骨过大等,其往往造成牙列稀疏,此为疾病的征象,需加以矫治。 从6岁至12岁左右,此年龄段内,口内乳恒牙同时存在,这一时期牙列稀疏不常见,临床上常见到的乳牙早脱或恒牙迟萌以及由于唇系带附离异常所致的牙间间隙,此一时期只要针对病因,对症矫治,常可收到较好矫治效果。

在乳牙全部替换掉、恒牙萌出后,由概述中所述及的四种类型所致的牙列稀疏,只要及早矫治,一定疗效较好,若错过12-16岁这一年龄后再行矫治,往往疗程较长、疗效不能肯定,此期可正颌手术治疗。 牙列稀疏易于嵌塞食物而损伤牙周组织,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同时易于龋变。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容貌美观,造成心理精神障碍。此病及早根据引起牙列稀疏的原因,进行不同方法的矫治。

【治愈标准】


1.治愈:牙齿排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美观改善,功能上达到生理要求。软组织因素已解除。

2.好转:间隙消除或部分消除,但义齿修复没有完全达到美观及功能要求者。

3.未愈: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软组织因素未解除,美观及功能未得到改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牙列稀疏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