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细菌多经骨质破坏直接进入颅内血管较少的白质内形成脓肿,急性中耳炎细菌也可经粘膜血管血栓侵入,血行性感染者甚少。大脑多于小脑,又以大脑颞叶为最多,其次为枕顶区,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易罹患,个别人可患多发性脓肿,大小脑可同时受累,甚至有两侧同时患脑脓肿者。
【诊断】
过去多采用脑血管、脑室和气脑等特殊造影,依靠血管和脑室的移位来诊断,操作麻烦,反应重,而且诊断价值不很高。自CT和MRI问世之后,已基本取代了上述检查。
【治疗措施】
(一)保守治疗 感染细菌多为变形和绿脓杆菌,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广谱抗生素应首选青霉素、氯霉素和先锋霉素等。早期用药脑膜脑炎期可完全治愈,已形成脓肿者,其水肿反应可明显缩小。少量多次输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应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许可,应首先进行乳突根治探查,最好采用电钻切除骨质,以免用凿震破脓肿造成感染扩散。术中应清除胆脂瘤、腐骨及肉芽,寻找感染进入颅内的瘘口,并经此口探入脓肿处,然后进行穿刺抽脓、冲洗和注药,可用5~10ml水溶青霉素20万U或链霉素0.5g缓慢注入脓腔内,不能注入脓腔之外,否则可引起癫痫发作等刺激现象。有时可用直径0.3~0.5cm橡皮管插入脓腔内引流,并定期进行药物冲洗。穿刺时宜用钝头带有套管针穿刺大脑颞叶,方向为内上、前上和后上,深度不超过3~4cm。因乳突腔狭小,穿刺方向受一定限制,有时穿不到较大的脓腔,如多次穿刺不中可改在乳突外,行颅骨环钻穿刺,因方向和角度不受限制,穿中的可能性较大,可采用同样冲洗注药处理。一般2~3次穿刺抽脓注药即可治愈。如为多囊或多发性脓肿多次穿刺不愈,应改行开颅脓肿切除术。根据临床经验,过去脓肿切开引流术效果最差,除脓肿表浅贴近硬脑膜者外,已很少采用。其缺点为脓肿深在,引流不畅,而且伤口暴露于外,易造成复杂性感染。据笔者统计251例脑脓肿治疗效果(1977年),总死亡率为19.1%;单纯抽脓死亡率为17.3%;脓肿切除死亡率为17.1%;而切开引流死亡率为22.6%。可见单纯穿刺抽脓与脓肿切除术疗效相似,而且均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故单纯穿刺抽脓注药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1.脓肿毒素中毒现象 如头痛、食欲不振和面色苍白等。
2.颅内压高现象 出现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70%发生眼底水肿。
3.占位性体征 大脑可出现单瘫、偏瘫、偏盲和失语,并可出现病理反射。小脑可出现患侧肌张力减弱、共济失调、轮替不能及多发性颅神经麻痹等。有时可大小脑症状同时出现,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