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及治疗:
症状:急性起病是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严重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
慢性起病是咽部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粘稠常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可引起恶心,空咽时堵塞感,颈部发紧。咽部间或有固定位置的疼痛,有时表现为咽部有贴树叶感,虫爬感,搔痒感,细棍带窗感,痰粘着感或成小球样在咽部上下活动,全身伴有精神忧郁,生疑,啖气,失眠。
治疗:
(1)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
(2)中医治疗: 首选吹喉散局部喷药,每天两次。
(3)内服中药:
a:凉血活血 清咽利喉
处方 咽炎一号(元参 生地 丹皮 知母 黄芪 穿山甲 川贝)等二十多味。
b:疏肝和胃 清利咽喉
处方 咽炎二号(白术 云岑 陈皮 半夏 紫苏 穿山甲 贝母)等二十多味
适应于咽部有异物感,轻则如有痰团或小树叶,重则如有痰阻塞 叶之不出 咽之不下 咽喉不痛但有时 发紧,饮食吞咽顺利 胸闷气短 甚至胃脘痞闷 夜间咽喉干燥 舌苔薄白。
c:针刺或射频治疗。
d:预防与锻炼身体。
注意衣食起居 增强抗病能力 戒烟酒 忌辛辣 节房欲 少冷饮 避粉尘。
治疗鼻 咽 龋齿 慢性扁桃体炎等 养成每日大便一次本病预防良好。 2 急性喉炎:
是喉粘膜的急性炎为常见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此病多发于冬季、春季。
病因:
感染:一般认为多发于伤风感冒后,先有病毒入侵,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等。
职业因素:过多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如氯、氨、硫酸、硝酸、毒气、烟熏等),亦可引起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 使用嗓音较多的教师、演员、售票员等,如发声不当或使用声带过度,声带急性炎症的发 病率较高。
外伤:异物、检查器械的损伤喉部粘膜,也可继发急性喉炎。
烟酒过度、受凉、疲劳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急性喉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为急性鼻炎或急性咽炎的下行感染。故多有鼻部及咽部的炎性症状。起病时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
声嘶: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轻者发音时音质失去园润、清亮,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嘶哑,严重者只能作耳语,甚至完全失音。
喉痛:患者感喉部不适,干燥,异物感,喉部及气管前有疼痛,发声时喉痛加重,但不妨碍吞咽。
咳嗽多痰:因喉粘膜发炎时分泌物增多,常有咳嗽,初起时干咳,至晚期则有粘脓性分泌物,因较稠厚,常不易咳出,粘附于声带表面而加重声嘶。
检查:
间接喉镜下可见喉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亦呈红色,有时可见声带有粘膜下出血,声带边缘因肿胀而变厚。两端较窄呈梭形,发声时不能闭紧,其表面常附有粘稠分泌物。室带、杓会厌襞亦可显著充血肿胀。
治疗:
吹喉散:直接喷洒于声带,喉症部位,每日两次。去腐生肌,消炎止疼,活血逐瘀,通经活络,敛疮排脓,化痰软坚,行气散结,镇静安神,止咳化痰,清热解毒。 去除刺激因素:戒除烟酒。注意声带适当休息,减少发声,禁止大声叫喊,纠正发音方法。积极治疗鼻咽、下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通畅减少邻近器官病变的分泌物对喉部的刺激。 3 中医治疗口疮:
口疮,就是口内生疮,也叫口腔溃疡,边缘色红,中心是黄绿色的溃烂点,疼痛剧烈,流口水,常伴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轻的口疮只溃烂一二处,重的口疮可扩展到整个口腔,甚至引起发烧和全身不适。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病因较复杂,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等有关。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就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通过中药辩证施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 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
吹喉散 局部用药
内服中药:清热解毒中药。 4 声带小结:
也称声带结节,歌唱者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型,由炎性病1变形成。 病因:多由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至。常见于大班上课的教师,超过其自然音域而歌唱的高音歌唱家,病变位置多在声带膜部的中点,亦是发高音时声带振动部的中点位置。初起为粘膜下的小血肿,后经机化,逐渐发展成为小结。
临床表现:早期时发高音破裂,亦称发“毛”,用声易疲劳而不持久,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由多数音破裂(沙)而明显漏气(哑)。声嘶亦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检查:喉镜检查示声带前、中1/3的交点的游离缘,二侧对称性突起,早期如红色柔软的息肉样变,并有水肿。病程长者,呈苍白小突起,半透明,表面光滑,基部可见少数小血管,发音时两侧小结相贴而妨碍声带闭合。
5 喉息肉:
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病因: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病理:初起时,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园形声带息肉,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临床表现: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检查: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基底小而有蒂,半透明淡红色或黄白色园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呼气时才窥见。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 6 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内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成慢性炎症,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病变。鼻腔及鼻窦感染,也能伴发本病。 本病的发生机理,尚未清楚,下列二种解释为目前较为普遍的论点。
(一)、由于反复急性发作,机体抵抗力减弱,即是免疫反应下降,形成慢性病变。
(二)、出现自身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本病的特点是常驻有急性发作史,而平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有时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语言共鸣的障碍,由于经常咽下炎性分泌物,刺激胃肠,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 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肥大,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患者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人体可能受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和毒素的影响,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1、肾炎、长期低热等。因此,慢性扁桃体炎常被指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至于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联系起来,目前尚无客观确切的方法。
治疗:中医中药
(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
(二)针刺 排脓
(三)内服中药
(1)风热型:疏风清热 解毒消肿
(2)痰热型:清热宣肺 化痰利咽 7 急性扁桃体炎:
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同与范围不一的急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中医称为“乳娥”。称急性扁桃体炎为“烂乳娥”“喉娥风”。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 病因: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等。
临床表现:分为二型
(一)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病变较轻,炎症仅限于表面粘膜,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其症状与一般急性咽炎相似,有咽痛、低热和其他轻度全身症状。检查时可见扁桃体及舌腭弓表面粘摸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显著肿大,表面也无渗出物。 (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炎症起始于隐窝,继而进入扁桃体实质,使扁桃体明显肿胀,重者可出现多发性小脓肿,隐窝内充满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窝口排出,本病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都较重,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常散射到耳部,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全身常有恶寒高热,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检查时可,见扁桃体有大,周围充血,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连接脓点可连成假膜,但不超过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不留出血创面,如扁桃体实质内有化脓病变,可在表面看到黄白色突起。
治疗:中医中药
(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
(二)针刺 排脓
(三)内服中药
(1)风热型:疏风清热 解毒消肿
(2)痰热型:清热宣肺 化痰利咽 <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