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牛黄镇惊丸(《北京中成药规范》)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牛黄镇惊丸(《北京中成药规范》)
天麻150克、防风150克、石菖蒲150克、川芎150克、茯苓300克、法半夏150克、蜈蚣25条、酸枣仁(炒)150克、甘草90克、全蝎150克、沉香90克、羌活150克、远志肉150克、人参150克、荆芥穗150克、僵蚕(麸炒)150克、白附子(矾炙)150克、天竺黄450克、桔梗150克、乌梢蛇(酒炙)150克、白术(麸炒)150克、川乌(甘草、银花水炙)45克、细辛150克、胆南星(酒炙)150克。
上药共为细末,再研入:牛黄25克、麝香23克、冰片25克、琥珀粉125克、雄黄粉20克、朱砂粉50克,研合极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服1丸,每日l~3次,温开水或薄荷汤送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本方以《六科证治准绳》“幼科”镇惊丸方加减化裁而成。功能镇惊安神,祛风化痰。为治小儿高热惊风常用药。治证以小儿心火热盛,风寒闭窍而致急热惊风,头痛身热,咳嗽声哑,痰涎壅盛,气促作喘,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睡卧不宁为主。
我在临床上遇有上述证候的患儿,常用清热解表、祛风安神的汤药(荆芥、薄荷、银花、连翘、菊花、天竺黄、蝎尾、白僵蚕、茯苓、生赭石、生石决、防风、钩藤、川连、远志、水煎服),同时服用牛黄镇惊丸1~2丸,一日2次,效果很好。
我有时也用此丸配合镇肝熄风之汤药,治疗小儿各种风证。例如我曾治愈1例弄舌风证,即用了此药,简介如下:
张某,男,10岁,农村学生。1972年5月21日初诊。
主诉:不停地吐舌挤眼,手足挥舞,坐立不安,已3个多月。半年前,曾因与同学生气,次日发生手足不自主地挥舞运动,经西医诊断为“小舞蹈病”,经注射硫酸镁等而愈。今年春节因同学在背后燃放爆竹受惊而复发,又经医院注射硫酸镁,并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均未见效。现除不停地吐舌挤眼、两手不自主地挥舞外,头也不停地摆动,两腿也不自主地乱动。二便饮食尚正常。舌苔薄白,舌质略红,切脉时,因手乱动而不能安静诊脉,只诊到脉有弦象。诊为肝经风动、心经热盛而致的弄舌风。
治法:镇肝潜阳,熄风清心。
处方:生代赭石21克(先煎),生牡蛎24克(先煎),天竺黄6克,白蒺藜9克,钩藤15克,全蝎9克,防风9克,归尾9克,白芍12克,桑枝30克。水煎服,6剂。
另:牛黄镇惊丸12丸,每日2次,每次1丸,随汤药服。
服上方6剂和丸药12丸,二诊时已基本痊愈,能安静诊脉,手足均不乱动,挤眼弄舌已基本停止。又进6剂,服丸药12丸,即痊愈。3个多星期后追访,已下地干活,诸症痊愈。
注:本患儿在我治疗之前,跟我学习的医师曾抄服一本《内科手册》中治小儿舞蹈病的处方:艾叶3克,防已15克,桂枝3克,秦艽1.5克,防风3克,女贞子15克,菖蒲3克,花椒1.5克,蒙花3克,橘叶3克,干姜0.9克,共服6剂,诸症同前,遂改请我治。附此以供参考,并且有力地证明中医采用西医病名、对号入座的方法,是取不到好疗效的,必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从本例说明本丸药确有清心熄风、镇惊开窍的良好效果,但必须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应用,才能应手取效。
牛黄抱龙丸(胆星、全蝎、僵蚕、茯苓、竺黄、牛黄、琥珀、雄黄、朱砂、麝香)也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神昏等症,与本丸比较,抱龙丸主要作用是熄风、清心、化痰,其散风疏解、清热开窍、熄风定搐、镇惊安神的作用则不如牛黄镇惊丸。临症时,请详细斟酌选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焦树德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