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术二陈煎(《景岳全书》)
带皮茯苓12克、生晒术3克、淡干姜1.5克(炒)、广陈皮6克、泽泻5克、姜半夏9克、猪苓5克、清水炙甘草1.5克,水煎服。
此方也是从二陈汤发展而来的,其健脾利湿的力量大于二陈汤,且能温脾化气。脾胃虚寒之人,中湿容易停滞,往往出现腹泄便溏、胃气呆滞、小便少、四肢懈怠、精神疲倦、或咳嗽吐稀白痰等症。以此方治之,最为适宜。
方中以白术、半夏为主药,二苓、泽泻为辅药,陈皮、干姜为佐,甘草为使,共成健脾化痰、温中疏滞、化气利水之剂。
与金水六君煎比较,本方偏重于温脾胃、化气利水而祛湿除痰。金水六君煎则偏重于补肺肾以助水之化源而祛湿除痰。
我曾用本方(用量稍加大)加桂枝6~9克及生麦芽、广木香等,用于治疗西医诊断的胃肠神经官能症一类疾病。举例如下:
毛某某,女,42岁。多年来食纳不好,腹中常有似流水声漉漉作响的感觉,口干不欲多饮,腹部有时发胀,有时似坠,但都不严重,长期睡眠不佳,有时心慌心跳,四肢乏力,喜暖,倦怠神疲,轻度咳嗽,吐白稀痰,体重渐渐下降,头部似发沉而欠清爽,大便有时一日两次,有时一次,不成形,小便少,舌苔略白水滑,脉象沉滑欠有力。曾经住过几家大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未发现阳性所见,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做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故请中医会诊。我诊为中焦虚寒、脾不健运之证。中虚水湿不化,上则为稀痰而致咳,犯心而为心悸失眠;在中则为水饮而走肠间,影响水谷精微的升化;下则关门不利,气化无权而尿少。后天失养,故曰渐虚疲。治宜温健中焦,利湿除痰,佐以安神之法。处方如下:生晒术6克,带皮茯苓12克,陈皮6克,桂枝6克,淡干姜3克,泽泻15克,猪苓12克,姜半夏9克,清水炙甘草1.5克,生麦芽9克,广木香5克,香附6克,远志9克,炒苏子9克,杏仁9克。以此方随证加减共进50余剂(有时加党参5~9克,有时加上炒白芍6~9克,有时加吴茱萸3~5克等等)而痊愈,上班工作。
我们通过对从二陈汤加减化裁出来的许多方剂的学习,深深体会到中医学中方剂的组织配伍、加减化裁,实是一门理论深刻、涉及面广、出神入化的重要学问,必须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掌握辨证论治,才能真正体会到方剂灵活运用的深义。
带皮茯苓12克、生晒术3克、淡干姜1.5克(炒)、广陈皮6克、泽泻5克、姜半夏9克、猪苓5克、清水炙甘草1.5克,水煎服。
此方也是从二陈汤发展而来的,其健脾利湿的力量大于二陈汤,且能温脾化气。脾胃虚寒之人,中湿容易停滞,往往出现腹泄便溏、胃气呆滞、小便少、四肢懈怠、精神疲倦、或咳嗽吐稀白痰等症。以此方治之,最为适宜。
方中以白术、半夏为主药,二苓、泽泻为辅药,陈皮、干姜为佐,甘草为使,共成健脾化痰、温中疏滞、化气利水之剂。
与金水六君煎比较,本方偏重于温脾胃、化气利水而祛湿除痰。金水六君煎则偏重于补肺肾以助水之化源而祛湿除痰。
我曾用本方(用量稍加大)加桂枝6~9克及生麦芽、广木香等,用于治疗西医诊断的胃肠神经官能症一类疾病。举例如下:
毛某某,女,42岁。多年来食纳不好,腹中常有似流水声漉漉作响的感觉,口干不欲多饮,腹部有时发胀,有时似坠,但都不严重,长期睡眠不佳,有时心慌心跳,四肢乏力,喜暖,倦怠神疲,轻度咳嗽,吐白稀痰,体重渐渐下降,头部似发沉而欠清爽,大便有时一日两次,有时一次,不成形,小便少,舌苔略白水滑,脉象沉滑欠有力。曾经住过几家大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未发现阳性所见,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做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故请中医会诊。我诊为中焦虚寒、脾不健运之证。中虚水湿不化,上则为稀痰而致咳,犯心而为心悸失眠;在中则为水饮而走肠间,影响水谷精微的升化;下则关门不利,气化无权而尿少。后天失养,故曰渐虚疲。治宜温健中焦,利湿除痰,佐以安神之法。处方如下:生晒术6克,带皮茯苓12克,陈皮6克,桂枝6克,淡干姜3克,泽泻15克,猪苓12克,姜半夏9克,清水炙甘草1.5克,生麦芽9克,广木香5克,香附6克,远志9克,炒苏子9克,杏仁9克。以此方随证加减共进50余剂(有时加党参5~9克,有时加上炒白芍6~9克,有时加吴茱萸3~5克等等)而痊愈,上班工作。
我们通过对从二陈汤加减化裁出来的许多方剂的学习,深深体会到中医学中方剂的组织配伍、加减化裁,实是一门理论深刻、涉及面广、出神入化的重要学问,必须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掌握辨证论治,才能真正体会到方剂灵活运用的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