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李中梓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李中梓(1588—1655年)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明.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一说为南江(今属上海市)人。
    [生平事迹]李中梓的祖先有人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阵亡,立有武功。代为士族。李中梓早年习儒,曾为诸生。有文名.后因体弱多病而自学医术。李中梓潜心于医学理论与实践凡50余年,在学医和行医过程中。他博览医学经典。遍考诸家学说、对张仲景、张元素的学说尤为推崇.研究颇深。李中梓以精湛的医术治愈过无数病人.在当时颇负盛名,他与刘道深、徐子瞻、沈元裕曾被誉为“上海四大医家”。据说工肯堂60岁时因患腹泻自治不愈.请李中梓诊治,李中梓认为这是由于王肯堂肥胖多痰,又多进补品而使脾胃运化呆滞的缘故。乃投以巴豆霜,泻去涎痰数升,泻泄即愈:
    李中梓思想活跃,学风严谨。他对各家学说都能进行公正的研究和评价,从不囿于门户之见.与同代名医王肯堂、施笠泽、秦吕遇、喻嘉言都交往甚笃,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或探讨.
    李中梓以其雄厚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培养了很多学生.刘道深(字公原.南汇所城人)、尤乘(字生洲。长州人,辑有《寿世青编》)、董廙(字晋臣。上海人)、李延罡(字欺叔,李中梓之侄)、郭佩兰(撰《本草汇》)等人都出自李中梓之门。其学术理论和思想一传于沈朗仲。二传于马元仪,三传为尤在径,被后世称为“李士材学派”:
    李中梓博学多才。不但深通医学,而且对兵法也颇有研究,据说在明末大乱时,马士英拥立福王于南京,因马与李中梓关系较好.知道他深通兵法.乃推荐于朝。因李中梓托辞不就,后来失败才未被恙及.
    李中梓晚年沉缅于释道,67岁时神志清楚.作偈端坐而逝.
    李氏一生著作有《内经知要》2卷(1642年),《医宗必读》l0卷(1637年),《药性解》2卷(1622年),《伤寒括要》3卷(1649年),《颐生微论》(又名《删补颐生微论》)4卷(1642年),《士材三书》包括《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3种,清.尤乘辑,刊行于1667年.传本《雷公炮制药性解》6卷,旧题李中梓辑注.除上所述,尚有《居士传灯录》、《道火录》等书刊行。
    [学术思想]李中梓认为.前人学说的创立和产生大都是立足于自己的临床经验,阐发《内经》之要旨。发前人之末备而成一家之言的。因此.在对待各个医学流派和各种医学理论的问题上,都应当全面地继承各家之说,切不可偏执于某家,执守门户而犯胶辛热、滯苦寒、执提升、泥凉润之误。李中梓的这种治学主张贯穿于他的医学生涯之中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许多成就。
    l.李中梓对医学理论的阐述。李中梓研究医学理论.善于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个人的观点。他集各家之说,明确提出了脾肾先后天根本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脾肾两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对祖国医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临床证治中,李中梓也贯穿了先后天根本的学术思想,认为虚劳的原因虽然众多。但其实质不属于气便属于血,而精血之源在肾,阳气之源在脾.因此治疗脏腑虛损要重在脾肾。对于脾肾的治疗,李中梓认为先天之本有水火之气。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源,火下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主;后天之本则有饮食与劳倦之分.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汤主之.李中梓脾肾治疗的特点是  理脾不拘于辛燥升提.治肾不泥于滋腻呆滞,既反对滥施苦寒.但不倡浪用桂附,同时主张补肾与理脾并举,认为滋养无源重在治脾补土。运化不健贵在益命火助运。李中梓对医学理论的另一个贡献是他倡导的化源沦。化源,即生化之源.李中梓认为“资取化源”与经义中的“治病必求其本”、“求其属”等为同义,皆为重本源之意.他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分别论治虛实、胜复等病变。在虛证中所谓资化源即虚者补其母,有补火生土(指命火肾阳)、滋肾养肝:、培土生金等常用疗法、此外.李中梓还运用隔二、隔三治法来实现虛者补其母,如治肾可隔二治肺。也可隔三理脾。既体现了五行相生又融合了先后天理论。对于实证,根据五行相克。有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等治法.对于脏腑间生克太过则易致病.有治邪盛亦当求其本的原则,常用的方法有清心保肺、抑肝扶睥、利水通阳等。在对复胜的治疗上,应当求本溯源,“法当平其所复,扶其不胜”.
    2.李中梓的辨证治疗思想.李中梓在辨证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在人体体质方面,他认为古強今弱,用药份暈也是古重今轻,在治疗上应当考虑后人禀赋薄弱的特点, 同时他还认为治病必须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因为贫富为病不尽相同。李中梓还善于对疑似病证的辨识  认为‘至实有贏状”、“至虚有盛候”、“阴证似乎阳”、“阳证似乎阴”。对于这些症状必须透过表面假象而认清其本质,他的经验是,当症状不足为凭时须究之以脉,脉症必须互参才能确诊。他对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有透彻的见解。例如他总结了治疗泄泻的九种方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这些方法虽取之于前人的精要.但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高的理论水平也是难于总结的.又如他对小便不通利的癃闭治疗也总结了很多方法,有清金润肺、燥脾健胃、滋肾涤热、淡渗分利、疏理气机、苦寒清热、温补脾肾。
    综上所述,李中梓:治学严谨尚实,在理论上勤于探索,既能汲取前人精华,又有自己新的见解,为医学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内经知要》 《医宗必读》 《删补颐生微论》 《士材三书》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