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
傅青主,姓傅名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 号公佗.朱衣道人.别署公之宅 其他别名甚多,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
[生平事迹]傅青主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他出身士大夫家庭。幼聪敏好学 刻苦钻研,l4岁时就考中秀才。博涉经史百家,工于诗文书画,尤精歧黄医道之术。因知识鸿博,多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声誉甚高。但是.他不愿从科举求显达。而矢志研究学问。决意不应试求官禄。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历史变革时期,是一位颇具民族气节的人.他品德高尚,不畏强暴,敢于挺身而出反对满清统治.当时义声动天下,他支持各地义军,常和顾英武、,戴廷弒、屈大钧等义士会合,研究策划举行抗清计划。明朝彻底灭亡后,傅山奉母隐居阳曲西北的崛(山围)山,行医济世。他为人民治病,“从不见有倦容”,凡有邀请,必往不辞.不论路程远近。他誓不做清官,康熙十七年(]678年).清政府为了收买知识分子.特开设“博学鸿词科”.曾强迫傅山进京应考,他写了多首绝命诗拒绝。地方官为了完成朝命,用担架抬他进京.进京后卧病不起。康熙皇帝只好下旨说:“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傅山接旨后次日即回故里.隐居乡下.身披道装,背上“药笼”,行医治病.
傅氏医著今存有《大小诸症方论》(抄本)。顾炎武于康熙12年所写的序中说:“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1卷。《小儿科》l卷,《男科杂症》l卷.诚医林不可不有之书:”又《医学手稿》经鉴定为傅山遗墨.后世刊刻的傅氏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
[学术思想]傅山对祖国医学理论的学习,主张先从经典著作入手.他认为《内经》、《难经》必须精读,而《金匮玉函经》(其中包括《伤寒论》、《金匱要略》)他认为是《汤液经》失传后的继续,也要精读。此外,还要结合实践,辨识药物的性能。在《卖药》一诗里.他说“衡尹传《汤液》.畴萁不见书。想来明晦际,亦事鬼臾区。所以长沙老,相承《金匱》俱;既无尝药性,谁是折肱儒?即不千缗也,其能一视欤?真人十六字.老夫一半除。”他还认为学医不仅要重视自身的攻读与实践,还要继承他人的实践,去求师问学,他说:“实无省事之术,但细细读续论,再从老医口授,自当明辨。”
傅山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而历代各家学说.不拘学派,皆吸收其所长,灵活应用,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别具特色,疗效很好,深得同道推崇。颇受群众欢迎,登门求治者甚多。祈尔诚在《傅青主女科》序里指出:“此书为傅青主徵君手著,其居心与仲景同,而立方与仲景异。何言之?仲景伤寒杂证也,有五运六气之殊.有中表传里之异。或太阳太阴,不一其禀;或内伤外感。不一其原;或阳极似阴,阴极似阳,不一 其状,非精心辨证、因病治方,断不能易危就安,应手即愈。此书则不然。其方专为女科而设.其证则为妇女所同。带下血崩,调经种子,以及胎前产后.人虽有虚实寒热之分.而方则极平易精辟之至.故用之当时而效.传之后世而无不效。徵君此书,谈证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证详明.一目了然。病重者十剂奏功.病浅者数服立愈 较仲景之《伤寒论》.方虽不同,而济世之功则一也.”张风翔也说:“其诊疾也微而臧,其用药也奇而法.”所以傅山治医.正是“既擅高韵。又饶精思”。这充分说明他祟经而不拘经,勇于独创。別具一格,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傅山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并用”的治法,,他立方用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到补养方面.即使病邪充盛,他治疗时一方面祛邪。一方面进补 故应用干临床 常常获效,到了晚年.他更加接近人民群众.特別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他所采用的方剂多为单方、验方、时力、禁方等。他和孙思邈、刘完素一样.是个民间医生,他和人民群众接触十分广泛。”马医、下畦、市井细民。莫不重山义行.就见者罗溢其门”。
傅山医疗技术非常高明。用药灵活多变.常以少胜多。刘绍睏《傅先生传》记载:凡沉疴遇先生,无不瘳 用药不依方书.多意为之,每以 一、 二味取验.….至今晋人称先生皆曰“仙医”。
傅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通才,文、词、诗、赋、字、画、医等都很精通。是一位博学多艺的志士。他治学主张经世致用.不尚空谈.他研究学问,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抱残守缺.反对那些歌功颂德、吟花弄月、于国家人民毫无补益的作品.同时他不好虛名.所撰著述多隐去真名.张风翔在《傅青主女科》序中说:“先生固尝究心,若医者,先生所以晦迹而逃名者也,而名即随之,抑可奇矣。且夫医亦何可易言。”
傅青主,姓傅名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 号公佗.朱衣道人.别署公之宅 其他别名甚多,阳曲(今山西太原市)人。
[生平事迹]傅青主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他出身士大夫家庭。幼聪敏好学 刻苦钻研,l4岁时就考中秀才。博涉经史百家,工于诗文书画,尤精歧黄医道之术。因知识鸿博,多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声誉甚高。但是.他不愿从科举求显达。而矢志研究学问。决意不应试求官禄。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历史变革时期,是一位颇具民族气节的人.他品德高尚,不畏强暴,敢于挺身而出反对满清统治.当时义声动天下,他支持各地义军,常和顾英武、,戴廷弒、屈大钧等义士会合,研究策划举行抗清计划。明朝彻底灭亡后,傅山奉母隐居阳曲西北的崛(山围)山,行医济世。他为人民治病,“从不见有倦容”,凡有邀请,必往不辞.不论路程远近。他誓不做清官,康熙十七年(]678年).清政府为了收买知识分子.特开设“博学鸿词科”.曾强迫傅山进京应考,他写了多首绝命诗拒绝。地方官为了完成朝命,用担架抬他进京.进京后卧病不起。康熙皇帝只好下旨说:“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傅山接旨后次日即回故里.隐居乡下.身披道装,背上“药笼”,行医治病.
傅氏医著今存有《大小诸症方论》(抄本)。顾炎武于康熙12年所写的序中说:“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1卷。《小儿科》l卷,《男科杂症》l卷.诚医林不可不有之书:”又《医学手稿》经鉴定为傅山遗墨.后世刊刻的傅氏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
[学术思想]傅山对祖国医学理论的学习,主张先从经典著作入手.他认为《内经》、《难经》必须精读,而《金匮玉函经》(其中包括《伤寒论》、《金匱要略》)他认为是《汤液经》失传后的继续,也要精读。此外,还要结合实践,辨识药物的性能。在《卖药》一诗里.他说“衡尹传《汤液》.畴萁不见书。想来明晦际,亦事鬼臾区。所以长沙老,相承《金匱》俱;既无尝药性,谁是折肱儒?即不千缗也,其能一视欤?真人十六字.老夫一半除。”他还认为学医不仅要重视自身的攻读与实践,还要继承他人的实践,去求师问学,他说:“实无省事之术,但细细读续论,再从老医口授,自当明辨。”
傅山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而历代各家学说.不拘学派,皆吸收其所长,灵活应用,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别具特色,疗效很好,深得同道推崇。颇受群众欢迎,登门求治者甚多。祈尔诚在《傅青主女科》序里指出:“此书为傅青主徵君手著,其居心与仲景同,而立方与仲景异。何言之?仲景伤寒杂证也,有五运六气之殊.有中表传里之异。或太阳太阴,不一其禀;或内伤外感。不一其原;或阳极似阴,阴极似阳,不一 其状,非精心辨证、因病治方,断不能易危就安,应手即愈。此书则不然。其方专为女科而设.其证则为妇女所同。带下血崩,调经种子,以及胎前产后.人虽有虚实寒热之分.而方则极平易精辟之至.故用之当时而效.传之后世而无不效。徵君此书,谈证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证详明.一目了然。病重者十剂奏功.病浅者数服立愈 较仲景之《伤寒论》.方虽不同,而济世之功则一也.”张风翔也说:“其诊疾也微而臧,其用药也奇而法.”所以傅山治医.正是“既擅高韵。又饶精思”。这充分说明他祟经而不拘经,勇于独创。別具一格,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傅山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并用”的治法,,他立方用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到补养方面.即使病邪充盛,他治疗时一方面祛邪。一方面进补 故应用干临床 常常获效,到了晚年.他更加接近人民群众.特別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他所采用的方剂多为单方、验方、时力、禁方等。他和孙思邈、刘完素一样.是个民间医生,他和人民群众接触十分广泛。”马医、下畦、市井细民。莫不重山义行.就见者罗溢其门”。
傅山医疗技术非常高明。用药灵活多变.常以少胜多。刘绍睏《傅先生传》记载:凡沉疴遇先生,无不瘳 用药不依方书.多意为之,每以 一、 二味取验.….至今晋人称先生皆曰“仙医”。
傅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通才,文、词、诗、赋、字、画、医等都很精通。是一位博学多艺的志士。他治学主张经世致用.不尚空谈.他研究学问,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抱残守缺.反对那些歌功颂德、吟花弄月、于国家人民毫无补益的作品.同时他不好虛名.所撰著述多隐去真名.张风翔在《傅青主女科》序中说:“先生固尝究心,若医者,先生所以晦迹而逃名者也,而名即随之,抑可奇矣。且夫医亦何可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