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肾囊漏 病名瘘管之成于阴囊部位者。《外科成》卷二:“漏管入通于囊也。”因睾丸或附睾之流痰,脓成破溃而久治不愈而形成。证见漏管穿通阴囊,时时稀脓浸出。相当附睾结核等所致之漏证。治宜参见流痰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林则徐(1785-1850年) 清末政治家字少穆。福建候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1840年任两广总督,值鸦片战争爆发,抗击英军,屡建功勋。后遭诬陷,被贬伊犁,曾[阅读全文:]
摘要: 疳虫蚀鼻生疮 病名即鼻疳疮。见《圣济总录》卷百一十六。小儿患,以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主。详参鼻疳疮条。 [阅读全文:]
摘要: 白菌 病证名系指感受温热疫疠之邪,喉间疼痛,腐溃并覆有色白如菌状膜,故名。白缠喉之俗名,即白喉。《喉白阐微》:“喉间白腐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本病发病迅速,变化凶险,故治疗也应从速。参[阅读全文:]
摘要: 丹砂 养生术语即朱砂。原方士炼制外丹的常用原料。《抱朴子内篇·金丹》:“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内丹术借指药物、内丹。《金丹四百字》:“铅汞结丹砂,耿耿紫金色。”亦为中药。 [阅读全文:]
摘要: 刘秉锦 清代医家字濯西,诸城(今山东)人,名医刘奎之子。秉锦受家庭薰陶,亦有医名,与其父共同完成其著作,并自己撰集《医方秘要》六卷,有刻本行世。 [阅读全文:]
摘要: 赤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本病总由火毒蕴结而成。初宜服荆防败毒散;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溃后宜服托里排脓汤。参见额疽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