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乳蛾 病名系指喉核(即扁桃体)侧或两侧红肿疼痛,表面可见有黄白色脓点,其状如蚕蛾的病证。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又名蛾子、喉蛾、乳蛾。发病急骤者,相当于今之急性扁桃体炎;发病缓慢者,相当于今之[阅读全文:]
摘要: 肝黄 病名三十六黄之。《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胁胀满者难治。”治以柴胡散、犀角散等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阅读全文:]
摘要: 惊胎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惊胎者,见怀妊月将满,或将产,其胎神识已具,外有劳伤损动,而胎在内损动也。” [阅读全文:]
摘要: 手臂出臼 病名即肘关节脱臼。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又名曲瞅骱出、肘骨出臼、臂骱落出。伤因由跌扑、扭撞、外力所致。其证可分脱臼与后脱臼两,般以向后脱臼为多见。证见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及弹性[阅读全文:]
摘要: 淋沥 证名 ①小便滴沥涩痛之证。淋病主证之。《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则小便,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阅读全文:]
摘要: 舌下痈 病名也即痈生舌下的病证。《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参见舌痈条。 [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撮要》 伤寒著作四卷。清·王梦祖撰于1799年。王氏以仲景学说主,在《伤寒论》注本的基础上参阅《内经》、《难经》及有关方书等近百种典籍,将其中有关于伤寒者撮其要编成此书。本书除论述伤寒传经、[阅读全文:]
摘要: 傅仁宇 明代眼科医家字允科。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祖传眼科医术。承家学,亦精治眼疾。行医三十余年,对金针拨障及钩、割、针、烙等眼科手术尤所长。曾采摭群书,结合家传及人临证经验,撰成《审视瑶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