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鼻流浊涕 证名指鼻腔流出稠浊液体。作鼻渊。见《医学入门》。《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渊其症,鼻流浊涕或稠涕。”可见于重感冒、鼻炎、副鼻窦炎等病。参见鼻渊条。 [阅读全文:]
摘要: 痰证自汗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四。属自汗证之。常兼见眩晕呕逆,胸满吐痰。宜和胃化痰,用抚芎汤、理气降痰汤。兼脾虚者,用理中化痰汤。参见自汗、痰证条。 [阅读全文:]
摘要: 骸厌 指膝下外侧骨的狭窄处《素问·气穴论》:“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壮。”王冰注:“骸厌谓膝外侠膝之骨厌中也。” [阅读全文:]
摘要: 鼻槀 病证名系指鼻中少涕,干燥枯槁的病证。《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槀,不得汗。”本病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以致鼻失荣润引起。治宜润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本病类似今之干燥性鼻炎、萎缩[阅读全文:]
摘要: 臂少阳脉 早期经脉名即手少阳三焦经。《足臂十脉灸经》:“臂少阳脉:出中指,循臂上骨下廉,走耳。其病:产聋,颊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阳之脉。” [阅读全文:]
摘要: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治疗的原则出《灵枢·经脉》等篇。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只须按经取穴治疗,而不必分补泻,与“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并列。《类经》:“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阅读全文:]
摘要: 唇口瞤动 证名口唇颤动不能自制之证。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阅读全文:]
摘要: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医学论文汇编上海中医学院编。本书刊论文十篇。介绍丁甘仁、王仲奇、朱南山、陈筱宝、张骧云、范文虎、费绳甫、恽铁樵、徐小圃及奚咏裳、夏应堂等各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和临床经验。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