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医院同佥 元代医官名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般设二人,官阶正四品,位在院使、同知、佥院之下院判、经历等职之上。协助院使工作。 [阅读全文:]
摘要: 蛴螬灸 间接灸之《医宗金鉴》:“疳瘘恶疮,诸药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功能行血祛瘀,化结散滞,故能灸治恶疮、瘘管等病证。[阅读全文:]
摘要: 厥阴之厥 病证名即足厥阴经的厥证,表现少腹肿痛,腹胀,小便不利,阴缩好卧等。《素问·厥论》:“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亡阴 病证名伤寒病因误汗、动血或误下所致阴竭液脱的危候。阴指津液与血。误汗亡阴者,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阅读全文:]
摘要: 皮肤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即用皮肤针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疗法。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为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临床操作时,选定适宜针[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