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昏渺 证名指视物不清的证候。《医贯》卷四:“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之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耗涩,则有昏渺之危。”参见目昏条。 [阅读全文:]
摘要: 纳支法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又称纳子法。因地支以子首,故名。《难经·七十二难》丁德用注:“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阅读全文:]
摘要: 内伤头痛 病证名因脏腑、气血损伤,或内邪上扰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证谟》:“至若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拘矣。”般起病较缓,时作时止,遇劳累受风,或情志刺激则常易发作,并有脏腑气血不足或内邪[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著作三卷(即《医宗金鉴》卷三十六-三十八)。清·吴谦等编撰。作者了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原著,使能触类旁通,遂将总论内容、六经辨证,及伤寒常见病证,类伤寒、瘟疫、温病等,“[阅读全文:]
摘要: 寒夜啼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腹痛夜啼、寒啼。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腹痛,曲腰而啼。由内脏虚寒所致。治宜温散寒邪,用平胃散加豆蔻、腹皮。 [阅读全文:]
摘要: 漏腋 病名临证指腋下生漏者。《诸病源候论》卷三:“腋下常湿,仍臭生疮,谓之漏腋。”该病因气血不和,湿热蕴蒸所致。症见腋下潮湿生疮有臭味。内治宜清热祛湿,调补气血。外用六物散(干枸杞根、干蔷薇根[阅读全文:]
摘要: 痘出不快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初出见点,色淡红,疏稀不匀。由气虚不能托毒外透所致。治宜补气托毒,用十宣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