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平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章门。见该条。 ②经外穴别名。《千金翼方》:“汗,四肢不举少力,……灸长平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五寸,不针。”所述与长谷同位,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作长谷别[阅读全文:]
摘要: 高若讷(997-1055年) 宋代医家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后迁卫州(今河南汲县)。中进士,历任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因母病兼习医书,医术日精。曾校刊古医书,并撰有《素问误文阙义》卷、《[阅读全文:]
摘要: 津窍 经穴名舌下廉泉穴和玉英穴(或作金津穴和玉液穴)津液外泌的孔道,故称津窍。《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阅读全文:]
摘要: 呕青蓝水 证名呕吐青蓝色水液。因肝郁化火所致。《医贯·噎膈论》:“又有肝火之证,亦呕而不入,但所呕者酸水,或苦水,或青蓝水,惟小便不秘,亦能作心痛,此是火郁木郁之证。”用吴茱萸、黄连浓煎,续服[阅读全文:]
摘要: 刘溥 明代医生字元博,号草窗。长洲(今属江苏)人,其父刘观太医院御医,溥以医术精明,其治病宗李东垣,故亦以医名,并被选入太医院。 [阅读全文:]
摘要: 苦瓠灸 隔物灸之《普济方》:“治悬痈……须得秋葫芦(亦名苦不老生)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疮上,灸二七壮。”秋葫芦即苦葫芦,《神农本草经》名苦瓠,故《串雅外编》称“苦瓠灸”。 [阅读全文:]
摘要: 不衣 指不便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古人登厕须更衣。不更衣者,即不大便之意。不更衣,则胃中物不得泄,故内实。 [阅读全文:]
摘要: 反佐法 治疗学术语系反治法。 ①处方中药物组成的反佐法,即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药,作药引。如《伤寒论》中白通加猪胆汁汤,引用猪胆汁即为此意。 ②汤药内服的反佐法,即热药冷服,寒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