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郑志昀 清代医家字容轩。江西上饶人。尝就学于豫章、经训两书院。以诗文名于时。兼习医,常起危证,有医名。著《麻疹证治要略》(1852年),强调“小儿稚阳,不可刬削最要”。弟子黄秩柄,得其传,擅治麻疹[阅读全文:]
摘要: 阴阳俱溢 脉学术语阴,寸口脉;阳,人迎脉;溢,充盈,满溢。人迎脉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邪盛正衰,病势进展。《灵枢·终始》:“人迎与寸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阴阳俱溢。” [阅读全文:]
摘要: 阳明三急下证 阳明病急须应用下法的三证型即急下法适用于汗津越于外,腹满津结于内,目睛不慧津枯于内三种情况。《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便难,身微热[阅读全文:]
摘要: 斜刺 针刺时针体与穴位皮肤呈30度-60度左右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较薄和邻近重要脏器的胸、背部穴位,以便于进针和避免伤及内脏。有时在运用某些针刺手法进行催气时亦使用斜刺。 [阅读全文:]
摘要: 许仁则 唐代医家其生平履贯均欠详。尝著有《子母秘录》十卷,未见传世。唯同代之《外台秘要》及后来之《证类本草》,均引有其佚文,足见其影响。 [阅读全文:]
摘要: 遗 ㈠(yí,音宜) ①余留,残留《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素问·徵四失论》:“妄用砭石,后遗身咎。” ②排溺。《灵枢·经脉》:“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阅读全文:]
摘要: 药物发泡灸 灸法之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古称天灸。指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处使其发泡的方法。运用本法时,应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掌握敷药时间,发泡后需注意防止感染。一般临床上关节疼[阅读全文:]
摘要: 郑忠 明代儿科学家字英翰。榕邑(今福建福州)人。先习儒,后习医。尤专痘疹。初崇丹溪,后采百家,乃得痘疹证治旨要。施于临床。十全八九。晚年撰成《痘经会成保婴慈幼录》(名《痘经会成》)九卷(1599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