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缓 春秋时代秦国名医晋景公有疾,求医于秦,秦恒公使医缓治之。缓之治,谓:疾不可为也。其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是早期对病情的理解,有定的理论基础。医缓成为[阅读全文:]
摘要: 心气实 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心实。指邪热壅遏于心的证候。小儿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于化热而壅遏于心而成,症见惊悸、昏谵等。又因小儿初生,神怯易惊。而心恶热,与风相搏则发搐,故肝风易得心热之[阅读全文:]
摘要: 蓄血腹胀 证名腹胀之。约有两情况,其一属于腹胀(或臌胀)因于内有瘀血之病理者。参见鼓胀条。其二系指伤寒腹胀中的一种。《症因脉治·肿胀总论》指出系由伤寒表邪已解,血蓄于下焦(此处主要指肠道)所致[阅读全文:]
摘要: 泻 古亦作“写” ①外流,排泻。《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②治法。指消减,攻逐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论》:“中满者,泻之于内。” ③指针刺泻法。《素问·离合真邪[阅读全文:]
摘要: 血眼 病证名 ①指难产伤及婴儿眶眦,眼球渗血、充血(《普济方》)。治宜活血明目,用《证治准绳》生熟地黄汤,外用黄连、朴硝研极细,兑入乳汁,频点患眼。 ②指血脉贯瞳。《保婴易知录》:“儿百[阅读全文:]
摘要: 悬(疒其)风 病名系指牙龈肿胀的疾病。《喉风论》卷下:“此症生于牙床,初起生痰红肿,如蜒蚰状,以渐而长。”根据发于牙床内外之不同,此病又分内悬(疒其)风和外悬(疒其)风。本病由阳明胃火上灼所致[阅读全文:]
摘要: 踵息 气功术语与功法名法出《庄子·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与胎息同,参见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夏至 二十四节气之公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阳气至极之时,此后阳气逐渐衰降,阴气逐渐旺盛。《素问·脉要精微论》:“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