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健康网 >> 营养价值

历史版本1:土豆 返回词条

马铃薯马铃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potato)是茄科茄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可食用。在中国各地,马铃薯的称呼又有不同,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广东及香港称之为薯仔。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块茎。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并被培养出了数千个品种。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退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马铃薯种。

目录

[显示全部]

详细介绍回目录

马铃薯马铃薯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性喜冷凉高燥,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为佳。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 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马铃薯块茎含有76.3% 的水分和 23.7 %的干物质,其中包括17.5%的淀粉,0.5%的糖,1%~2%的蛋白质和1%的无机盐。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 、蛋卷等,为数达100多种。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品种回目录

马铃薯五颜六色的土豆

马铃薯在原产地就有几百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又不断地培养新品种,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有含淀粉比例较高,适合作为主食的,也有适合作为蔬菜食用的。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培养出很多新品种,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等品种,地下块茎有圆形、卵形和椭圆形,其皮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紫色的不同品种。一般用块茎上的“芽眼”切下播种,如果用种子种植,很快就会产生变异,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新品种。

在秘鲁,除了最普通的土黄色马铃薯外,当地农民还种植出了五颜六色、而且奇形怪状的马铃薯,使得秘鲁马铃薯品种多达3500种。

主要成分回目录

马铃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等)、维生素等。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或做辅助食品如薯条、薯片等,也用来制作淀粉、粉丝等,也可以酿造酒或作为牲畜的饲料。

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毛壳霉碱,但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野生的马铃薯毒性较高,茄碱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但一般栽培的马铃薯毒性很低,很少有马铃薯中毒事件发生。栽培马铃薯一般含生物碱低于0.2毫克/克,一般超过200毫克才会导致中毒现象,相当于一次吃掉1.4公斤生马铃薯。马铃薯储存时如果暴露在光线下,会变绿,同时有毒物质会增加;发芽马铃薯芽眼部分变紫也会使有毒物质积累,容易发生中毒事件,食用时要注意。

食用价值回目录

马铃薯的赖氨检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为千分之一左右。矿物质比一般谷类粮食作物高一至二倍,含磷尤其丰富。在有机酸中,以含柠檬酸最多,苹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马铃薯是含维生素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作物,特别是维生素C,每百克鲜薯,含量高达20至40毫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半斤鲜薯,即可满足需要。马铃薯是一种粮饲菜兼用的作物,营养成份齐全,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营养价值高,马铃薯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只要把一碗大米饭换成同样分量的土豆,摄入的就能增加10倍!其实,在绿叶蔬菜当中,钾含量超过香蕉的比比皆是,比如菠菜芥蓝莴笋叶空心菜苋菜紫背天葵等。既然中国人能吃到品种丰富的绿叶菜,又何必一定要和不爱吃青菜的西方人一样求助于香蕉呢? 对于强健骨骼、控制血压都很重要,还被誉为“抗压力营养素”。不过一说到镁,人们通常还是会想起香蕉。其实,它只不过是水果中的含镁冠军而已。几乎所有的深绿色叶菜都是镁的好来源,含量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香蕉的水平。

药用价值回目录

马铃薯马铃薯花
土豆的营养价值很高,据营养学家研究表明,每千克土豆含蛋白质19克、脂肪7克、 糖类160克、钙110毫克、磷390毫克、铁9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 素B1、B2、B3、B6和可分解产生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以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等。它又是一种廉价的减肥“良药”,被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祖国医学认为,土豆性平,有和、调中、健、益气之功效;能改善肠胃功能,对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慢性胆囊炎痔疮引起的便秘均有一定的疗效。土豆中还 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当人体过多地摄入盐分后,体内钠元 素就会偏高,钾便呈现出不足而引起高血压,故常吃土豆能及时地给体内补充所需 求的钾元素;土豆中的维生素C除对大脑细胞具有保健作用外,还能降低血液中的 胆固醇,使血管有弹性,从而防止动脉硬化。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土豆治疗烧伤、皮肤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

一、土豆治疗皮肤溃疡。土豆内含有的维生素B、维生素C和糖能够提供创口生长所需的养料;淀粉对伤口有保护作用;盐类可调整创口的PH值;马铃薯素能改善创口的血液循环,从而使创口愈合。方法:将土豆皮切成小块加工成泥状,装入小瓶存放冰箱备用,也可每天制备。将土豆泥敷在病灶处,厚约0.5cm,然后用纱布绷带包紧,每天更换2~4次,敷后15天左右创口便可愈合,对皮肤破溃6天即可收效。这种方法对于治疗肌肉注射之后造成的硬结也非常有效。

二、治疗烧伤。方法:将土豆洗净之后,加水煮20分钟,再在无菌条件下剥下土豆皮,放入消毒容器内,保存在4℃环境中(冰箱最佳),用时将土豆皮外敷,大小以盖住伤口为宜,再加消毒纱布及绷带固定即可。

三、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法:将土豆清洗并去掉芽眼,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出汁液滴入砂锅中。慢火熬汁液,不要搅拌,待锅底出现灰灰的淀粉。再熬一段时间,直到锅底剩下焦黑的炭黑。刮出炭黑,用研钵研碎,用细筛筛出粉末,经蒸气消毒后,装入干燥、清洁的瓶里。每天1~2次,用水冲一匙服用,效果明显。

栽培技术回目录

马铃薯马铃薯
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 , 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 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 。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

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 (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 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马铃薯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贮存回目录

马铃薯收获后可以贮存到第二年秋天,一般要用稻草覆盖,避光、阴冷、干燥条件贮存,冬季要防冻,春季要避免发芽,如果要发芽必须烘干或曝晒干燥。

 在马铃薯的外边涂上薄荷油可以延长马铃薯的发芽时间

历史回目录

马铃薯自古就有,支撑人类的生存数千载。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并广泛地种植于全球约125个国家。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印加人还用马铃薯测量时间,用煮马铃薯需要的时间做为单位时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是“爱尔兰”白马铃薯的发源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然而马铃薯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得到认可。后来,在普鲁士,法国和英格兰领导者和思想家的帮助下,马铃薯才迅速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马铃薯于1621年传入北美洲,当时百慕大群岛州长送给弗吉尼亚州长两个装有马铃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直到美国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发现了马铃薯,马铃薯才得以在美国流行起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做美国大使期间,参加过一次宴会,席间鉴赏了马铃薯的二十种不同做法。富兰克林回到美国后,盛赞马铃薯是最好的蔬菜。从此美国人追随富兰克林引领的潮流,马铃薯也开始在殖民地和边远的西部地区得以种植。

18世纪末,马铃薯传入法国,当时正值法国粮荒时节。有一位药剂师名叫巴尔孟契耶,他不但撰写有关马铃薯的书籍,还亲自栽种马铃薯,并请了许多有名望的客人参加他的家庭宴会,筵席上的每盘菜均用马铃薯做成。之后,他又到处介绍马铃薯的长处——适应性极强、产量极高。他还亲自前去请求国王和王后协助推广马铃薯,结果在巴黎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王后玛丽·安东诺特把马铃薯的花束用针插在头发上,国王本人也将小小的马铃薯花别在外衣上。以后,所有的朝臣都在钮扣孔里插上马铃薯花,小姐和太太也把马铃薯花当成最高贵最时髦的装饰品。为了有更多的马铃薯花佩带,法国人大量种植马铃薯,使马铃薯栽种量增大,灾荒之际的法国人也利用它度过了无米的灾难,从此,马铃薯又得到了一个美名——“地下苹果”。据说,有些欧洲人曾食用苦味的和有毒的马铃秧结下的绿果,因此而中毒,所以他们又称马铃薯为“妖魔的苹果”。

19世纪初期,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在荷兰的鹿特丹看到了美丽的马铃薯花,很是喜爱,於是出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带回国内,将它栽种在御花园里。1842年俄国发生饥荒,老沙皇尼古拉一世强令农民种植马铃薯以充饥,积怨已深的俄国农民惜机发动了著名的“马铃薯暴动”。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了马铃薯的食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维生素,除含有大量淀粉外,还有蛋白质无机盐等等, 其营养价值是胡萝卜的两倍,白菜的三倍。甚至有报道说:每天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便可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食物元素。马铃薯逐渐成为人们的粮食和蔬菜之一。

以后,马铃薯被引种到印度、爪哇和苏门答腊,再从那里传到我国和日本。但是,马铃薯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各种各样的说法均有:第一种说法是,马铃薯引种到我国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但它成为粮食作物的时间却很晚;第二种观点认为,大约在17世纪的明朝末年,马铃薯传到了我国;第三种看法是,马铃薯传入我国的年份还没有定论,但在1700年以前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换言之,1700年以前,马铃薯已引种到了中国;第四种意见是,马铃薯大约在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传入中国。最早在华北、京津和山东一带栽培,以后推广到内蒙;持第五种说法的是美国学者德?希?珀金斯,他认为,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是由欧洲人发现美洲和太平洋群岛的时间而定的。马铃薯在17世纪被引进中国,它是经菲律宾群岛到达福建海岸,并且首先在福建种植的;第六种意见认为,马铃薯在徐光启以前已传入中国,因为徐光启(1562—1633)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633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因为1628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相关食物回目录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进入美国。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饪方式。

马铃薯片的发明却是个巧合。1853年,一个富有的商人在纽约的某个时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马铃薯太厚,将炸马铃薯退给厨房。为了给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马铃薯,放在油锅中炸,并撒上盐。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客人喜欢大厨的“Saratoga脆片”,从此马铃薯片也开始流行起来。

洞口县位于雪峰山盆地,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相当好,由于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马铃薯食品香甜可口。

烹饪指导 回目录

1.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土豆,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2. 土豆适用于炒、炖、烧、炸等烹调方法。
3. 土豆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应挖去,以免中毒。
4. 土豆切开后容易氧化变黑,属正常现象,不会造成危害。
5. 人们经常把切好的土豆片、土豆丝放入水中,去掉太多的淀粉以便烹调。但注意不要泡得太久而致使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

相关食谱回目录

凉拌土豆丝

原料:新鲜土豆两个,干的红辣椒三、四个,食盐,味精,醋,沙拉油
制作过程:
土豆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用清水洗乾净,控掉水分。在锅里加入少量沙拉油, 烧热,将红辣椒放进去,炸出香味为止(离锅远一些,千万注意别让辣椒油溅进眼 睛里),放在一边待用。锅中加清水烧开,将土豆丝下锅一焯,立刻捞出,再用冷水过凉,控掉水分,盛盘。将炸好的辣椒油、少许醋、食盐,味精洒在土豆丝上,拌匀。又香又辣的凉拌土豆 丝就做好了。

香油土豆丝

香油土豆丝(3人量)
原料:土豆400克,鲜葱20克,精盐、味精、香油各1/2茶匙。
制作:1.把土豆削净表皮,切细丝。葱切丝。土豆丝放入清水中漂洗,捞出放入开水中稍煮(开锅即可),放入凉水中漂透,捞出控净水分。2.把土豆丝、精盐、味精、香油同放碗中,拌匀装盘,放上葱丝即成。
成菜特点:色泽清新,口感脆嫩,咸鲜适口。

醋熘土豆丝

材料:土豆一个
调料:干辣椒、、盐、生抽、味精适量。
做法:土豆切丝,放入水中浸泡,尽量洗掉淀粉。在油锅内放入干辣椒翻炒几下,再放入土豆丝翻炒,加醋、盐、生抽和味精,炒几下即可。
心得:如果想吃到脆脆的土豆丝,一定要在切好后,立即放入清凉水中漂洗,将其淀粉漂掉。如果不想吃太脆的,最好也要泡在水里,否则土豆丝会变色。

土豆烧小排(川味特色):

先用淀粉、酱油(为了颜色好看,所以用酱油不用盐)、蛋清将小排拌匀,适量放入花椒粉胡椒粉,腌五分钟。锅烧干放油烧热,放入姜片爆香,再放入豆瓣酱(就是辣椒酱,这里推荐四川的郫县豆瓣酱),炒匀马上将小排放入(豆瓣酱不能在油里煎太久,否则就黑了),将小排炒熟后加入水开始烧。记得放糖。烧的过程中可以尝尝汤味,根据自己口味放调料。烧得差不多了再放切好块的土豆,等到土豆也能吃了就好了。如果看汤不够粘稠,就勾勾芡。注意,烧的时候水不要太多,沸腾起来能基本淹住食物就好,免得水太多土豆都烧软了还一大锅汤。盖上盖子留点缝隙,水面以上的部分蒸也能蒸熟。

炸薯条

这个最简单,土豆切条,浸泡到油里炸。注意火要小点,免得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盐可以放到油里,但是个人建议最好炸好再撒椒盐。盐在油里加热久了碘分会丢失。

青椒土豆丝

切好的土豆丝在水里滤一下,去掉表面的淀粉。水烧开加点白醋(没有白醋黑醋也凑合),土豆丝放进去过一下。注意不要煮太久,过一下就好,加醋是为了让土豆丝更脆。锅烧热加油烧热,撒入花椒颗粒,爆出香味后倒入土豆丝翻炒,再放入青椒丝,翻两下就可以起锅了。盐也最好最后放,道理同上。另外,如果炒的时候加黑醋,起锅之前加糖,就成了糖醋土豆丝,但是之前就不要加花椒啦~~糖切记不可在锅里停留时间过长,会糊的。

土豆饼

面粉、鸡蛋加花椒粉,胡椒粉,糖和成糊状,喜欢的还可以加葱花和香菜末。切成片状的土豆裹上面粉以后放到中火油锅里炸。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在面浆里加不同的材料,例如胡萝卜碎末啦(这样还很好看哦。)

薯球

土豆剁碎,用面粉、鸡蛋,加胡椒等调料和成糊状,然后用勺子像煮肉元一样一勺一勺的放到油锅里炸。做圆一点就是薯球,做不圆的话索性拍扁,又是薯饼。

西红柿土豆汤

西红柿切块先在少量油里炒一炒(本人的爱好,觉得炒过的西红柿没那么酸,而且汤面上会有一层红的,又好看又美味)。不用起锅,直接加水,放入土豆片(记得切薄一点)。等土豆熟了,还可以打个蛋,倒在汤里成蛋花。其他的调料嘛,该放什么放什么。最后一定撒点葱花,会很好看。

其实大多数菜里,特别是中餐,土豆都只是配料,但是由于主料的丰富多样,土豆又很入味,所以口味千变万化,不喜欢的人很少。很多家常菜式都是老百姓自己“发明”的,所以在做菜的时候,特别是烧菜、炖菜、汤里面,只要喜欢都可以加入土豆,土豆没有特殊的怪味(像芹菜、胡萝卜等),不会影响主菜的味道,同时又可以吃到带有主菜口味的土豆,真是两全其美。

土豆与艺术回目录

黎巴嫩艺术家在土豆上绘制百态人生

黎巴嫩,艺术家Ginou Choueiri将人们平时用作食物的马铃薯变成了艺术品。她将人脸绘制在马铃薯上,并且利用马铃薯的各种奇特造型缔造人类的各种脸型、表情,让人惊呼其技。Ginou Choueiri表示:“任何东西都能变成艺术,越是普通不起眼的东西越能被改造成人们的焦点。”

(图)马铃薯马铃薯
(图)马铃薯马铃薯
(图)马铃薯马铃薯
(图)马铃薯马铃薯

备注回目录

1.巧去土豆皮:当年出产的新土豆皮较薄且软,用刀削或刮皮既费时,又会将土豆肉一起削去。较简便的方法是:将土豆放入一个棉质布袋中扎紧口,像洗衣服一样用手揉搓,就很简单地将土豆皮去净,最后用刀剔去有芽部分即可。


2.土豆去皮不宜厚,越薄越好,因为土豆皮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土豆去皮以后,如果一时不用,可以放入冷水中,再向水中滴几滴醋,可以使土豆洁白。

参考资料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