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崔彧 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文若,清河东武城(今属山东)人。少尝诣青州,逢隐逸沙门,教以《素问》、《九卷》、《甲乙经》,遂善医术。中山王英子略病,名医王显等不能疗,彧针之,抽针即愈,后位冀州别驾,[阅读全文:]
摘要: 《本草经疏》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阅读全文:]
摘要: 胎病潮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热邪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和则热自退。 [阅读全文:]
摘要: 《柳选四家医案》 书名清·柳宝治选评。刊于1904年。本书系柳氏选取清代四位医家治案,分类编辑而成。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阅读全文:]
摘要: 昏晕 证名又作昏运。头脑昏沉眩晕之证。亦指眩晕发于黄昏者。《证治汇补·眩晕》:“日晡眩晕,得卧少可,谓之昏晕,此阴虚也。”详阴虚眩晕条。 [阅读全文:]
摘要: 痰饮胃脘痛 病证名指胃痛因痰饮而发。《东医宝鉴·胃脘痛》:“痰饮胃脘痛。胃中若有流饮清痰作痛,腹中漉漉有声,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背胁抽掣作痛。宜用小胃丹、控涎丹、三花神祐丸、芎夏汤、加味二陈汤、[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