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舌本烂 病证名出《灵枢·热病》。系指舌体溃烂。《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舌本烂,热不止者逆。”本病由肝胃两经湿热所致。治宜清泻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参见舌烂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蚘动脘痛 病证名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疼痛呈发作性,痛有休止,甚者吐蛔。《类证治裁》卷六:“蚘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蚘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蚘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蚘,蚘动故也。用川[阅读全文:]
摘要: 合治内腑 针灸取穴原则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荣输治外经,合治内脏。”合,指下合穴,即六腑有病取其所属的下合穴进行治疗。如胃病取足三里,肠病取上巨虚,小肠病取下巨虚,膀胱病取委中,三焦病取[阅读全文:]
摘要: 斗肘走气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手托住小儿斗肘穴运转,另一手握住小儿手掌摇动。用治痞症。 [阅读全文:]
摘要: 黄庭经 分《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后书早于书。另有《黄庭中景经》,般言《黄庭经》不包括此书在内。分见《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条。 [阅读全文:]
摘要: 乳膨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十。因失儿或断奶,无子饮乳汁,致乳汁蓄积,蒸乳而发寒热作痛者,俗名乳膨。可用炒麦芽一两,水煎频饮。乳退后,胀热自除。 [阅读全文:]
摘要: 关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 ①出《千金要方》注。即瞳子髎。见该条。 ②太阳穴别名。《太平圣惠方》:“前关二穴,在目后半寸是穴。亦名太阳之穴。”参见太阳条。 [阅读全文:]
摘要: 踏盐生 即足位分娩旧时传说产妇分娩时如儿足先下,以盐半分涂儿足心,则其足自收,故名。此说不确,现已废用。详倒产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