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鼻流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涕出不止,灸两鼻孔与柱齐七壮。”《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经外穴,名鼻流。在鼻孔口,禾髎穴上方,正鼻孔口之中间处。主治中风,面瘫,鼻塞,流涕,及嗅觉减退,鼻炎,三叉神[阅读全文:]
摘要: 白脓疳痢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痢,腹痛,痢下白色,或青蓝色粘液的症状。治同冷毒疳痢,详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唇缓舌强 证名属中风症状之。即口唇弛缓,舌动謇涩,常伴语言不利。《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 [阅读全文:]
摘要: 鹅口 病名系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咽间叠肿,舌上有白屑如米的病证。本病发于乳儿,其病因《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治宜清胎毒。本病即鹅口疮。详见该条。 [阅读全文:]
摘要: 水底 推拿穴位名位于小指及第五掌骨远端尺侧线。有清心止热作用。《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水底穴,在小指旁,从指尖到乾宫外边皆是。”参见水底捞月条。 [阅读全文:]
摘要: 产后乍寒乍热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三。由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或败血留滞,经脉阻闭,营卫不调所致。《经效产宝》对此二者作了鉴别:“阴阳不和,败血不散,皆作乍寒乍热……,二者何以别之?答曰:[阅读全文:]
摘要: 《经验良方全集》 医方著作四卷。清·姚俊辑。刊于1863年。本书-三卷分保养、补益、急治、伤寒感冒、瘟疫瘴气、中风、中寒等80余门收载各科病症验方约2000余首。卷四痘疹易知,论述痘疹病因、病证,并附治疗[阅读全文:]
摘要: 产后忿怒 病证名出清·王实颖《广嗣五备要》。因产后阴血受损,肝血不足,或产后情志不遂,都使肝气郁结及上亢,因而症见胸膈不舒,烦躁多怒等。治宜生化汤去桃仁加木香末二分。不宜多用气分药,如偏用香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