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突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玉户、天瞿。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在颈部,当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另说“在颈结喉下二寸”(《针灸甲乙经》)、5寸(《千金要方》)、3寸(《太平圣惠方》)、1寸[阅读全文:]
摘要: 膏药 外治药物剂型之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阅读全文:]
摘要: 慢惊夹痰 病证名指慢惊风夹有热痰。症见午后身热,口渴烦饮,胸脘胀闷,呼吸气促,泛吐痰涎,心烦不寐,时发抽搐。由于病久脾损,水谷停滞,痰浊内生而致。治宜健脾化痰清热,用二陈汤加白术、芩、连。 [阅读全文:]
摘要: 脑疽 病名出《集验背疽方》。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疽;属虚则又称脑烁。即指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阅读全文:]
摘要: 气痛 病证名气滞三焦所致疼痛。出《灵枢·五色》。气滞上焦,则心胸痞痛,宜枳橘汤、清膈苍莎丸;气滞中焦,则为腹胁刺痛,宜木香破气散、撞气阿魏丸;气滞下焦,则为疝瘕、腰痛,宜四磨汤、木香槟榔丸;气[阅读全文:]
摘要: 顶门痈 病名系指位于上星穴处而生的痈。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又名顶门疽、佛头疽。本病由脏腑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致。其治法,实证可参见外痈条,虚证参见无头疽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