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唇缩 证名口唇内缩之证。由脾经寒盛所致。《证治汇补·口唇章》:“唇属于脾,经合于胃,脾胃受邪则唇之病,风胜则动,寒胜则缩。”治宜温中祛寒,用理中汤等方。参见唇萎条。 [阅读全文:]
摘要: 额疽 病名亦名赤疽、风气二疽。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因头毒蕴结而成。如症见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红肿局限者轻。治宜清热解毒,透脓。初可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如脓[阅读全文:]
摘要: 伤湿泻 病证名指小儿秋季感受湿邪而致引起水泻。《幼科发挥》:“秋月得之,伤湿泻也。其证体重,所下溏粪,谓之濡泻,宜渗湿补脾。”用胃苓汤或升麻除湿汤。 [阅读全文:]
摘要: 手指麻木 证名亦称十指麻木。手指不觉痛痒,麻木不适。因风湿入络,或气虚兼有湿痰,瘀血阻滞所致。常中风先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谓中风先兆,可见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阅读全文:]
摘要: 手提法 正骨手法整复脊椎错位之手法。见《伤科汇纂》卷。其手法复位之步骤方法:令患者站立于桌,助手立于桌上,以双手从高处紧握患者之双手臂,将患者向上提起,使之双脚离开地面而悬空,术者在错位处按压[阅读全文:]
摘要: 《黄帝内经太素》 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三十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