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处方来源:《直指》卷十八。组成:片子姜黄6钱,天仙藤3钱,羌活3钱,白术3钱,白芷梢3钱,半夏(制)半两。主治:痰注臂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间下千金五套丸。制备方法:上锉。[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外科枢要》卷四。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陈皮1两,茯苓1两,半夏1两,炮姜5分,丁香5分,炙草5分。主治:疮疡脾土虚寒,水反悔土,以致饮食少思,或呕吐泄泻。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七。组成:酸枣仁(炒)2钱,人参(去芦头)2钱,朱砂(别研)2钱,乳香(别研)2钱,白茯苓(去皮)1钱,真珠末1钱。功效:压惊邪,宁眠睡。主治:小儿心神不安,眠睡不稳[阅读全文:]
摘要: 配方: 马齿苋50克,薏米50克。 制法: 马齿苋切碎,薏米淘净,二者加适量清水煮粥,粥成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用法: 每日1~2次,连服3~5日。 [阅读全文:]
摘要: 配方: 桃仁21枚,生地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末。用地黄、桃仁、生姜及适量酒浸泡后,绞取汁苫先加水煮粳米成粥,下桃仁等汁,再煮沸,调入桂心末即成。 功效: 活血祛瘀,滋阴[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六。组成:陈粟米1升,附子1两(共得2枚者)。主治:脾胃虚弱,四肢倦怠,肌体瘦弱,脏腑受湿,大便频数,全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陈橘皮汤送下。制备[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龙木论》。组成:大黄2两,桔梗2两,元参2两,防风2两,车前子2两,细辛2两,芒消2两,黄芩2两。主治:小儿眼睑生赘外障,此眼初患时,因脾胃壅毒冲眼,脸眦生肉,小[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方出《续本事》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五。组成:青皮(去白)2两,威灵仙(去头,洗)2两,大黄1两半,大戟1两,牛蒡子2两(新瓦上炒)。功效:搜风宽肠。主治:风盛大便秘结。用法用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