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处方来源:《臞仙活人方》。组成:野红花(即小蓟)、豨莶草、五叶草(俗名五爪龙)。主治:疔肿,痈疽,发背并一切无名肿毒。用法用量:顿服。汗出速,效大。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好酒1碗,锅内滚热[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医钞类编》卷六引《良方》。组成:牡蛎(煅)1钱,干姜(炮)1钱。主治:阴毒伤寒,及诸阴寒之证。用法用量:男病用女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卵上,汗出愈;女病用男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阅读全文:]
摘要: 配方: 生姜、茶叶各10克。 制法: 生姜带皮切碎,与茶叶一起加水1大碗共煮,煮至半碗汤汁即可。 功效: 温中散寒,化湿止痢。 用法: 每日1~2剂,温饮。 [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医略六书》卷三十。组成:竹茹3钱(姜汁炒),人参1钱半,黄芩8分(酒炒),麦冬3钱(去心),茯苓1钱半,炙草8分。主治:虚烦短气,脉濡浮数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产后[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辨证录》卷二。组成:熟地4两,山茱萸、北五味3钱,麦冬1两,山药1两,白芥子5钱,破故纸1钱,牛膝3钱,附子1分。功效:直补肾阴。主治:肾水干涸,不能上滋于心,故痰来侵心,一时迷乱而猝[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七十二引《澹寮》。组成:菟丝子(制)、地肤子、枸杞子(酒蒸)、覆盆子(酒浸)、车前子(酒浸)、酸枣仁(去壳)、薏苡仁(炒)、柏子仁(炒)、鹿茸、苁蓉、当归、熟地黄、沉[阅读全文:]
摘要: 处方来源:《圣惠》卷四十八。别名:瓜子散组成:甜瓜子1两(微炒),桂心1两,白芷1两,白薇半两,芎[阅读全文:]